PPP+海綿城市深度研究分析(圖表)
海綿城市是指具有良好吸水、蓄水、凈水、釋水功能的城市體,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以往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yè)強調點對點治理,而未來必然會向著面源及立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向發(fā)展,海綿城市建設正是符合這一行業(yè)趨勢,是最可持續(xù)的城市水環(huán)境系統(tǒng)整體解決方案。
海綿城市可緩解極端天氣對于城市排水的影響。我國城市的普遍逢雨必澇、雨停即旱,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統(tǒng)缺乏應對極端天氣能力,主要原因是傳統(tǒng)城市建設中由于大量采用灰色基礎設施導致城市不透水面積大量增加而失去了滲水蓄水功能。
海綿城市可以有效應對徑流污染及水資源缺乏。①我國目前有16個省市區(qū)人均水資源量低于國際公認重度缺水線(1000立方米),然而嚴重缺水的地區(qū)大多連年遭受雨澇而無法蓄積和利用雨水資源。②初期雨水攜帶了大量地表污染物而成為城市水體污染的重要面污染源,與合流制污水溢流一起,成為目前全球城市水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③點源污染持續(xù)改善,但面源控制還無有效進展,雨水系統(tǒng)的進一步改造才是系統(tǒng)性解決城市水環(huán)境問題重要出路。
政策不斷超預期,反映政府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堅定態(tài)度
海綿城市作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穩(wěn)增長發(fā)展思路下投資的重要領域,自12年4月提出以來,國家積極出臺多項政策,推動力度空前。我們認為海綿城市建設將是未來幾年環(huán)保行業(yè)體量最大的投資領域之一,政策不斷超預期,反應政府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堅定態(tài)度。
國家關于海綿城市建設政策頻出,不斷細化
自12年4月低碳城市與區(qū)域發(fā)展科技論壇上,“海綿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以來,經過4年的時間,我國海綿城市的政策體系不斷演進。海綿城市從抽象化的概念,逐漸具象化至建設方針、規(guī)劃設計細則、實施方案、技術規(guī)范、配套財政政策、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15年10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海綿城市中長期目標和建設時間表,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fā)建設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qū)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qū)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坐實了海綿城市熱點的持續(xù)時間。緊接著,15年12月,配套的政策性金融政策出臺,國開行、農發(fā)行相繼成為海綿城市的重點合作銀行,提出加大對于海綿城市建設的政策性金融支持。16年3月,住建部提出要求各地抓緊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于16年10月底前完成設市城市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草案。16年4月,提出做好海綿城市信息報送工作,每月5日前,應填報上月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包的建設進展。16年4月,.城市管網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為海綿城市項目推進進一步掃清障礙,提出績效評價結果是專項資金獎罰的重要依據。國家層面的政策不斷落地,海綿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
[Page]
表1:海綿城市政策頻出,推進力度空前
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出臺多項具體實施政策
為貫徹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陜西、遼寧、江蘇、四川、海南、江西、甘肅等多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具體的海綿城市指導或實施意見,明確各地方的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目標任務、重點措施和政策支持,由下級政府對海綿城市的建設任務進行細化,如海綿城市試點城市鶴壁市出臺了.鶴壁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實施計劃.和.鶴壁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規(guī)劃設計導則.對海綿城市建設進行進一步指導,又如非試點城市珠海市出臺了.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qū)海綿城市示范區(qū)建設專項規(guī)劃.探索符合珠海實際、具有推廣示范意義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地方層面對國家海綿城市政策深入細化,是海綿城市模式得到高效貫徹落實的前提。
表2:省級政府出臺的海綿城市政策
[Page]
第一批試點城市項目推進較順利,16年將迎來招投標高峰期
市場疑問1:試點城市項目進展如何?—3/4的試點城市項目已展開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建設工作全面開展。15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目錄,遷安、白城、鎮(zhèn)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xiāng)、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qū)和西咸新區(qū)一共16個城市入選。15年6月,住建部把三亞列入地下管廊和海綿城市雙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期基本在15-17年三年時間內,試點城市相繼展開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出臺了相應的建設規(guī)劃,包括一攬子項目和投資額度規(guī)劃,相應的配套支持政策也如期而至。根據試點城市的建設投資規(guī)劃和當前的建設進展來看,16年為海綿城市工程的集中推進期及招投標高峰期。
圖1: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試點面積與投資額情況
圖2: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試點總投資占GDP比例(14年)
根據規(guī)劃數據,試點城市的建設投資從1-11億元/平方公里不等,平均投資為為3.2億元/平方公里。試點海綿城市建設總規(guī)劃投資占GDP比重平均為8.4%。
試點城市平均約43%的規(guī)劃投資分布在16年,16年將迎來試點城市投資與建設高峰期。根據公開信息,在試點城市15-17年三年投資規(guī)劃中,15/16/17年規(guī)劃投資占總投資平均比例分別為22%/43%/35%。
試點城市平均約28%的規(guī)劃項目已經取得進展(已在進行前期招投標、已開工或已完工),進展較為順利。根據公開信息,目前有11個城市已經公開了已經有進展的項目情況,11個城市中,已經在進行前期招投標、已開工及已經完工的項目總和占規(guī)劃項目總數量平均為28%;有進展的項目占規(guī)劃總數超40%的試點城市包括白城、濟南、池州及常德。
圖3:部分試點城市15-17年計劃投資額占三年總投資額比例
圖4:部分試點城市已推進(前期+開工+完工)項目占比
表3: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進展統(tǒng)計
[Page]
市場疑問2:試點城市資金到位情況如何?—超60%試點建設列入地方財政預算
目前海綿城市的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財政專項補貼、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本。
圖5:部分城市海綿城市建設資金來源
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一定三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guī)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
地方財政的補貼標準各有不同,如試點城市武漢市財政每年至少安排資金4億元,示范區(qū)所在地人民政府各自安排資金每年不少于1億元,專項用于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又如陜西省對海綿城市建設省級試點,省級財政連續(xù)三年給予6000萬元的資金補助。
剩余資本依賴于社會資本來籌措。雖然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地方財政也積極配合,但是對于海綿城市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說仍是不夠,社會資本的加入和PPP模式的應用被寄予厚望。以遷安、白城、萍鄉(xiāng)、鶴壁、遂寧和貴安新區(qū)6個城市為例,PPP融資的平均占比為52.4%,中央及地方的財政支持平均占比為47.6%。
截止到目前,在第一批試點16個城市中,已有10個城市明確將海綿城市建設列入到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中,分別是白城、嘉興、池州、萍鄉(xiāng)、濟南、鶴壁、武漢、常德、遂寧及貴安新區(qū)。
表4:第一批試點城市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到位情況
[Page]
市場疑問3:試點城市項目招投標進展如何?——招投標呈現(xiàn)加速之勢
截止16年5月17日,根據各地政府招投標網站公開數據不完全統(tǒng)計,試點海綿城市項目招投標工作均已展開,進展最快的幾個試點分別為濟南、遷安、嘉興等,正處于招標和已經中標的項目投資總額占試點城市規(guī)劃投資總額的比例超過10%;從招標及中標次數統(tǒng)計來看,自16年以來,海綿城市項目招投標呈現(xiàn)加速的趨勢。
圖6:第一批試點城市招投標金額統(tǒng)計1
圖7:第一批試點城市招投標金額統(tǒng)計2
圖8:截至目前試點城市項目招投標總額占規(guī)劃投資比例
圖9:第一批試點城市招標/中標次數統(tǒng)計
[Page]
市場疑問4:試點城市項目中標主體都有誰?——聯(lián)合體或成為趨勢
項目中標主體大都為各地設計院、咨詢公司、工程及園林公司及聯(lián)合體公司。
聯(lián)合體模式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或將成為趨勢。從已有的海綿城市聯(lián)合體來看,大多是“規(guī)劃設計+投融資施工+技術”或是“規(guī)劃設計+投融資施工+運營管理”的組合,并且同一家公司有可能參與多個聯(lián)合體,如北京雨人潤科生態(tài)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及參與了上海為林綠化景觀有限公司組建的聯(lián)合體,又參與了上海錦水建設?